作者﹕吳映蓉 其實有時只要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內容,就可以讓壓抑的情緒有所出口 ,讓衝動的個性有所改善,生活與身體自然都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。(圖 :photos.com) 為何吃錯會影響情緒 營養學博士告訴您快樂是吃出來的(1) 我們吃的東西怎麼可能影響情緒呢?然而人體就是如此環環相扣。 如果進一步了解腦部的結構,腦細胞與腦細胞之間的連結,它們之間如何溝通,就會發現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有一部份就是轉化成腦的構造,而營養素也會影響其運作。 腦部甚至是營養素消耗量非常驚人的器官,因為它主管全身。如此一想,我們能忽略腦部的營養嗎? 可惜腦部的營養常被我們忽略,許多人甚至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「亂吃」,企圖用垃圾食物掃除心中的垃圾,結果情緒垃圾愈積多。 因為我們吃的不是大腦要的食物,當然得不到大腦善意的回應。其實有時只要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內容,就可以讓壓抑的情緒有所出口,讓衝動的個性有所改善,生活與身體自然都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。 ●三大營養素與腦部的關係 一、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會影響情緒嗎? 提到「碳水化合物」,如米飯、麵食、五榖根莖類等食物,大家就會聯想到「胖」。 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,我們絕對不能把碳水化合物從飲食中拿走,少了這重要物質,大腦可是會「生氣」的。很多人因為減重而不吃澱粉,長期下來精神委靡。 基本上,大腦只「吃」葡萄糖,而大部份的葡萄糖又是由澱粉轉化而來,若完全不吃澱粉,待大腦的葡萄糖慢慢用盡,身體便會啟動「防衛機轉」,不能讓大腦餓著,於是開始分解肌肉釋放出胺基酸,進一步到肝臟去轉換成葡萄糖讓大腦[YA1]「享用」,所以長期靠不吃澱粉減重的人,減掉的體重多是肌肉而不是脂肪。 或許有人會問,既然大腦喜歡吃葡萄糖,那麼直接給它甜食讓它高興不是更好?雖說大腦喜歡吃葡萄糖,但不喜歡一下子吃太多,大腦喜歡「慢食」,也希望「定量」,因為若大腦一下子吃到太多葡萄糖,「胰島素」這個糾察隊就會過來,把大部分的葡萄糖都拿走,反而讓大腦一下子沒得吃了,此時大腦反而會沮喪、不快樂。 科學一點地說,大腦不喜歡處在「血糖」波動劇烈的環境下。若要讓大腦功能正常,血糖濃度一定要穩定,此時應避免太過精緻的甜食,一下子就被吸收,造成血糖快速升高。 應該吃的是「複雜性」的碳水化合物。所謂「複雜性」,是指身體必須花一些時間慢慢消化後,才會被吸收,如此血糖才會穩定,大腦才能慢慢享用,進而讓情緒保持穩定。 二、蛋白質會影響情緒嗎? 我們所吃的魚類、肉類、豆類、蛋類、奶類都是屬於蛋白質食物。大家都知道蛋白質對我們的生長、發育不可或缺,體內許多荷爾蒙和酵素也都需要蛋白質提供製作材料。 但大家或許不知道,我們數千億個腦細胞之間的溝通,靠的是「神經傳導物質」的傳遞,其角色就像郵差,把上一個細胞想傳遞的訊息送到下一個細胞,而這些重要的「信差」多是「胺基酸」所組成的。 也就是說,我們飲食中的蛋白質到體內會分解成胺基酸,當中有些胺基酸會進入腦部合成「神經傳導物質」。 由此可見,如果蛋白質攝取得不夠,或是吃的蛋白質種類不對,都很有可能造成腦細胞間的神經傳導出問題,進而出現一些情緒問題。 素食者如果長期不注意蛋白質的攝取,情緒也容易出問題,最好穀類與豆類的食物能配合食用,如此飲食中的蛋白質才會完整。同樣的,減重者若不敢吃任何的肉類,只吃熱量較低的蔬菜,長期下來也會影響情緒。 三、脂肪會影響情緒嗎? 飲食中的脂肪來自於我們平常烹飪用的油品,或是存在肉類、魚類、奶類、堅果中的油脂。談到脂肪大家只會想到肥胖或心血管疾病,有的人甚至怕到什麼油都要瀝掉,一滴都不敢吃。 但是大家要知道,我們腦細胞的固狀物質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是由脂肪構成的。而這些脂肪和囤積在我們體內造成肥胖的脂肪大不相同,因為在腦部的脂肪是具有「功能性」的,大部分是用來組成細胞膜的,細胞膜的脂肪結構是否正確,會大大影響到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與接收。 有些人不敢吃油,導致無法提供大腦細胞足夠的油脂,這是一種飲食問題。另外有人則是特別愛吃垃圾食物,尤其是油炸食物,進到身體裡的都是一些氧化油脂,大腦細胞雖然得到了油脂,卻都是劣質的,這也是另一種嚴重的飲食問題。 ●「維生素」與「礦物質」與腦部的關係 談完能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之後,大家應該比較理解這些營養素並不是單純只給熱量而已,它們都肩負讓腦細胞能健康工作的使命。 接下來,當然也要來談談「維生素」與「礦物質」。雖然這些營養素不提供熱量,但它們非但在身體的代謝上非常重要,在腦細胞運作上的重要性更絕對超乎想像。維生素及礦物質存在於許多食物中,尤其以蔬菜水果含量最豐,因此,飲食中不可忽略蔬果的重要性。 之前提過,腦細胞之間的聯繫需要「神經傳導物質」,若沒有這些「信差」,就算我們有再多的腦細胞都沒用。 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絕大部分是由胺基酸代謝而來,一路上都需要一些酵素催化,才能讓「胺基酸」變成「神經傳導物質」,飲食中的許多維生素、礦物質便在此過程中扮演輔酶的角色,少了它們,就像一台機器(酵素),少了一些螺絲釘(輔酶)。 如果把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過程想成是一條工廠生產線,當我們把原料(某種胺基酸)送入生產線時,每一站的機器就是酵素,而維生素或礦物質就是機器裡的重要螺絲釘。因此在生產線中某台機器中的某顆螺絲鬆了或沒了,都會影響生產。 也就是說,若飲食中一直缺乏某種維生素或礦物質,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會受到影響,進而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。 吃麥片實在好處多多,從早餐就來碗麥片,帶著一天的好情緒迎向挑戰。(圖:photos.com ) 讓我們快樂的十大推薦食物 營養學博士告訴您快樂是吃出來的(2) 以下這十種食物都是在生活中垂手可得的,輕易就能安排在每天的飲食計畫中,吃對食物心情自然會變好。
‧麥片 麥片是我們早餐的好朋友,即方便又營養。一般對麥片的印象就是當中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降膽固醇,但是不知道麥片更有很多幫助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營養素。 像所含的豐富維生素B6,能幫助合成快樂荷爾蒙「血清素」、有鬥志的「去甲腎上腺素」,以及讓我們有戀愛感覺的「苯乙胺」等等多種神經傳導物質。吃麥片實在好處多多,從早餐就來碗麥片,帶著一天的好情緒迎向挑戰。 ‧黃豆 黃豆實在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食物,它除了可以磨成豆漿、做成豆腐,我們更鼓勵大家多多利用它來入菜,如黃豆燉飯、黃豆蒸魚等。 黃豆不但能提供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,它豐富的卵磷脂更是腦細胞膜的重要成分,而且卵磷脂可以代謝成「乙醯膽鹼」,這是讓我們思考清晰、有衝勁的神經傳導物質。 此外,黃豆更含的豐富色胺酸、維生素B6、菸鹼素,是合成快樂荷爾蒙「血清素」的絕佳食材。黃豆亦是含麩胺酸(Glutamine)數一數二的食物,可以在體內代謝成γ-氨基丁酸(GABA),幫助心情放鬆不焦躁。 由此看來,黃豆能讓我們快樂、放鬆,有機會就多喝喝豆漿、吃吃豆腐,或以烘乾的黃豆當零食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 ‧鮪魚 鮪魚是人們常吃的魚類,鮪魚罐頭更是常見。它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富含深海魚油EPA及DHA,而DHA也是我們腦細胞膜合成不可缺少的原料。 此外,鮪魚也含合成快樂荷爾蒙「血清素」所需的重要營養素,如色胺酸、維生素B6、菸鹼素等。常常聽說多吃鮪魚會讓腦袋瓜變聰明,其實還會讓情緒變好喔。 ‧小魚乾 小魚乾實在是一種便宜又營養的食物,拿來燉稀飯、熬湯、煮莧菜,甚至當零食都很好。小魚乾富含的鈣質,是神經系統要傳導,或是神經傳導物質要釋放時不可缺乏的營養素。此外,它豐富的精胺酸、鎂、鈣,都有助於一氧化氮的合成,可以幫助學習力及記憶力。 此外,小魚乾含有非常豐富的苯丙胺酸,是合成多巴胺的重要原料,多巴胺可以讓人產生戀愛的感覺。雖然我不認為吃小魚乾時會有戀愛的感覺,但是裡面的確富含許多營養素能放鬆心情。 ‧菠菜 根據研究發現,如果體內的葉酸不足會有憂鬱的現象,其實這和血清素、多巴胺、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不足有關,因為上述三種神經傳導物質,對情緒都有正向的影響。 因此,我們應該要多吃一些葉酸充足的食物。蔬菜中的菠菜是葉酸含量最高的。菠菜內的高草酸含量會抑制鐵的吸收,所以並不是補鐵最好的蔬菜,但卻是補充葉酸的好蔬菜。想讓情緒變好,正向思考,不要忘記在飲食中常吃菠菜。 ‧芭樂 維生素C是身體合成多巴胺、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不可缺乏的營養素。多巴胺讓我們有自信、快樂的感覺;去甲腎上腺素能產生向上的動力。 此外,維生素C可以讓壓力賀爾蒙「皮質醇」的濃度下降,過多的皮質醇會讓人莫名焦慮,同時本身也是腦細胞殺手,所以多補充維生素C真的對情緒有正向的幫助。 芭樂算是本土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水果,也是肚子餓或嘴饞時最佳零食。多吃芭樂不但能有好皮膚,也會有好心情、好氣色。 ‧黑芝麻 我們常推薦素食者喝豆漿時可以加上黑芝麻,主要原因是豆漿的鈣實在遠不如牛奶,加上黑芝麻就可以把鈣質補起來,三分之二湯匙的黑芝麻與半杯牛奶所含的鈣質量是一樣的,而鈣質是放鬆心情不可缺少的營養素。 黑芝麻也富含很多合成去甲腎上腺素的營養素,如苯丙胺酸、葉酸、菸鹼素、銅等,讓我們有衝勁、神清氣爽。 黑芝麻無論是當零食、加入飲料、或是入菜都很好,不但能提味,也補充了讓我們情緒正面的好食物。 ‧葵瓜籽 葵瓜籽是所有堅果中維生素E含最高的。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可以保護腦細胞。此外,葵瓜籽也含豐富的鎂,能夠幫助代謝壓力荷爾蒙皮質醇,讓我們比較不焦慮。葵瓜籽也含豐富合成快樂賀爾蒙血清素的營養素,如色胺酸、維生素B6、菸鹼素等。 在早餐麥片或午晚餐的沙拉裡撒上一些葵瓜籽,就像在飲食中撒入快樂的種子。 ‧小麥胚芽 小麥胚芽算是比較不普遍的食物,不過現在有機食品店也很容易買得到。小麥胚芽的維生素E含量也頗高,這種油溶性抗氧化劑對保護腦部的細胞膜很有幫助。 小麥胚芽所含的營養素,能幫助色胺酸、退黑激素、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精傳導物質合成。 胚芽是種子未發芽時,營養集中的精華所在,是讓一顆小小種子能「突破困境」長成樹苗的能量泉源,因此多吃一些小麥胚芽,能讓我們的生命充滿能量。 ‧低脂奶 研究顯示,體內鈣質濃度較低的人比較容易緊張、焦慮、暴躁,因此補充鈣質不是只是為了預防骨質酥鬆,也為了能有好的情緒。 最新的飲食指南建議每日可以喝兩杯低脂奶,除非有宗教因素、體質過敏或是環保方面的考量,喝低脂奶來補充鈣質是一個有效率的方法。 現代人攝取油脂的機會太多,不需要喝全脂奶。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,可以考慮喝優酪乳或是吃起司。 |
- Jul 29 Sun 2012 15:36
營養學博士告訴您快樂是吃出來的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