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魏怡嘉/台北報導

醫師提醒病患,最好多跟醫師討論痛風飲食該怎麼吃。(記者魏怡嘉攝)

32歲的李先生因遺傳加上不注意飲食,19歲那年就罹患痛風。(記者魏怡嘉攝)

痛風關節炎的發作部位,通常以大腳趾、膝關節以及腳踝最常見。(記者魏怡嘉攝)

不注意飲食 年輕痛風病患 10成長7

近年來,台灣外食族群大增,不注意飲食、吃得太好,痛風患者已有年輕化趨勢,醫師表示,10年前40歲以下男性痛風首度發作約佔所有痛風患者的3成,至今比例超過一半以上,也就是10年內,年輕痛風患者的人數比例成長約7成。

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余光輝表示,臨床曾治療過的痛風患者不到20歲。最新研究也發現,痛風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,約為尿酸值正常者的2倍,整體死亡風險也高出約50%

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,痛風在台灣盛行率約為1%3%,男女比例約為61,痛風的分期從高尿酸血症開始,分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、急性痛風關節炎、間歇期及慢性痛風關節炎,痛風關節炎一旦發作,通常以大腳趾、膝關節以及腳踝最為常見,並有紅腫及熱、痛等症狀,嚴重者會無法行走或穿不下鞋子,大大影響生活品質。

余光輝指出,台灣痛風患者治療比例低,以致關節病變,產生巨大痛風石,形狀有如雞蛋大小,令人憂心的是,不少病患仍存有錯誤的認知,例如痛風自行吃止痛藥就好;急性痛風發作時,先進國術館作推拿;豆類完全不能吃等錯誤觀念。

事實上,目前降尿酸藥物多能降低急性痛風發作、關節變形及腎臟傷害的風險,痛風患者除長期耐心追蹤治療外,平時也應搭配飲食控制,將可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百花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